東門|自帶濾鏡的復古小區
不管是疫情前充斥著外國遊客的永康街,或是走到金華街之後的寂靜巷弄,東門都有一種濃厚的時代感滯留,一點懷舊、日式的色澤,好像走進這個區顏色就被上了一層帶雜點、抽掉飽和度的濾鏡。
近日在金華街與金山南路的交界,規劃了一處由台北刑務所官舍的日式古建築改建而成的「榕錦時光生活園區」,當天氣不錯的時候,假日會湧現小小的人潮,但這裡除了是一個很適合親子、家庭來散步走走的地方,也有著深刻的歷史故事,值得我們細思。


從台北刑務所到榕錦時光園區,中間經歷了什麼?
榕錦時光園區的前身其實經歷過相當複雜且龐大的歷史歷程,自1904年正式擴建完畢後,於1924年被稱為「台北刑務所」,1942年國民政府抵台後再次更名為「台灣台北監獄」,自建立到1963年搬遷之前,曾經關押過由日軍俘虜的美軍軍人、白色恐怖政治犯,在此處也曾經執行過絞刑等刑罰,有不少受刑人是在此處受到迫害或喪生。刑務所的佔地之大,現在仍然保留並且被列為古蹟的有台北監獄北牆以及南牆,北牆甚至還保留當時運送屍體的拱門出入口,經過旁邊的時候依然可以感受得到監獄的那種肅殺之氣:南牆則是位於的刑務所官舍旁邊,在2013年被列為古蹟。
後來隨著刑務所搬遷至桃園,官舍開始大量擁入外來移民,組成了「華光社區」,居民包含公務員、原先居民、城鄉移民等,隨著入住人數日益增加,也開始向外擴建,在當時的社區內有各式飲食店、信仰中心、公廁等機能,是一成一格且在當時甚至留下許多知名老店的社區,只是這些老店也隨著人口遷移而不復存在了。
經歷過幾十年政府與民間團體的都更、抗議、維護及火災,直至2013年,隨著南牆及其周圍日式建築、老樹被列為古蹟,此區才終於開始進入文化重整的時期,並於2022年初正式對外開放。
所以,榕錦時光生活園區現在有些什麼?


經過幾年的縝密整修與規劃,目前的「榕錦時光」座落在南牆旁邊,可以從入口的小巷沿著南牆欣賞翻新後的日式建築,深入走進人造的日式花園庭院,已經有許多知名的店家、餐廳進駐,主要餐食以日式和食為主,像是「老優雅」、「九州鬆餅」、知名蜂蜜蛋糕店「金錦町」,在咖啡界頗具盛名的「 simple kaffa」 亦在名單之中,另外也有可以租借和服的「花筏亭」,讓遊客可以換上和服,短暫體驗彷彿來到京都的日本風情;文創品牌「好丘」也帶著人氣貝果以及特色選物與遊客見面,特殊的玻璃屋與周遭的日式建築形成有趣的新舊對比。


偶爾碰到不定期舉辦的市集活動時,人潮也會更多了一些,園區也有屬於自己的接待中心,透過簡單的圖文展演,告訴來訪遊客這個區域的時代變革與演進,同時也會固定舉辦一些工作坊吸引親子遊客。


在現代榮景回望時代的傷
走在南牆的旁邊,看著來往的遊客,佇立在後側入口觀看這一處熱鬧,內心是有些複雜,在一百年前的此時此刻,可能正有一群被冠上莫須有罪名的台灣人遭關押於此,更別說是日治時期,被當時崇尚武德的日本殖民軍施以刑罰的犯人,而在十幾年後,我們在同一片土地上販賣著此刻的幸福。
或許,可以不以這樣嚴肅的眼光看待這裡,但也期待這樣的改建是要讓大家知道甚至記得一些歷史的故事,很多時候一個時代的繁華是從前個時代的傷痕交換而來,這就是歷史的重要性吧,不論透過建築、口耳相傳或是文獻,過去的故事都不該被輕易地抹滅遺忘,大至國家歷史,小至個人的昨日記憶,都有其意義。
開始試著去紀錄自己的生活,當往回翻看的時候,可能可以看出許多自己的慣性與未來的端倪,我們在現代榮景回望時代的傷,也在當下直面可能的未來。

榕錦時光生活園區(原台北刑務所官舍)
園區地址|台北市大安區金華街167號
開放時間|週一至週日 11:00-20:00
交通方式|捷運東門站 3 號出口,步行10分鐘